Share the post "懂得吃,才不會胃氣脹!(文:盧麗愛醫生)"
病人到門診看病時一個很常見的問題,就是經常性胃痛、胃氣脹、感覺吃了東西後胃部頂住。驗了血、做過胃鏡,還有超聲波,全部都正常。卻為何依然每天胃痛、胃氣脹,影響進食呢?
我歸納這些為:功能性胃痛或胃氣脹。意思是指,腸胃並沒有病變,但卻不能正常運作,是亞健康的一種。元兇往往都是我們積累吃了難以消化或根本消化不了的食物。當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時,便會在腸道裏發酵。發酵過程中細菌數量倍增,釋放大量氣體,刺激腸胃黏膜、影響腸胃蠕動,可引起脹痛、絞肚痛、放臭屁等等的徵狀。以下例舉一些例子供參考。
1.吃了難消化的食物
Photo: Freeimages
肉類脂肪、肉類蛋白質、煎炸多油的肉類或蔬果菜式、質量差的食油,都是難以消化及分解。這些未能被完全消化的食物就會在腸道裏發酵,引起上述提及的惡性反應。另外,蔬果完全煑熟來吃,其實比生食較難消化。可以的話,應盡量找機會生吃蔬果。
2. 吃了根本消化不了的食物
Photo: Freeimages
最典型又最不為人注意的,就是牛奶及奶類食品。牛奶中的糖份是乳糖。乳糖需要乳糖酵素來分解消化的。人類,尤其東方人,普遍是欠缺乳糖酵素的。所以當我們吃下牛奶或奶類食品時,腸胃根本無法完全消化和分解當中所含有的乳糖成份。這些乳糖於是成為了腸道細菌的食物,間接在腸裏造成了發酵的效果,引致各種脹痛不適。
3. 吃糙米、多榖米、豆類要注意的
吃糙米、多榖米及豆類都是健康的。但有些人卻抱怨吃了後胃氣脹。原因可能是沒有把這些食材充份浸水及隔水後才煮有關。種子在乾旱不利生長的環境下是不發芽的,因為有種子生長抑制劑的存在。生長抑制劑要在遇到水時才會被溶解,種子才可開始發芽。所以如果吃糙米、多榖米或豆類時,沒有在事前充份浸水再棄掉那些水後才煮來吃,就會連帶吃下種子生長抑制劑。
人類的腸並沒有酵素消化種子生長抑制劑。但腸裏的細菌就可以。這樣便間接提供了額外的養份令細菌在腸道裏滋生,結果猶如食物在腸裏發酵一樣,引起不適。很多人,可能因為忽略了這點而放棄了這些優質的食物,實在可惜。如果選擇食生,一般都會把種子浸水發芽後吃,這樣就已經避免了上述的陷阱。
4. 吸煙、喝酒、咖啡、茶
Photo: Freeimages
吸煙、酒類、咖啡和茶,包括中西式,或是日式綠茶或港式奶茶,長期飲用的話都可能會令腸胃黏膜的新陳代謝失衡,慢慢形成胃炎、潰瘍,甚至穿腸的病徵。它們也會令腸胃黏膜的絨毛萎縮,大大削弱了消化能力,增加了食物不能完整地消化然後在腸裏發酵的機會。另外,咖啡因又可導致胃與食道的賁門鬆弛而引發胃酸倒流。
5.其他
包裝的即食食物,含有防腐劑、色素及氫化脂肪。一般會連皮吃的生果例如士多啤梨、桃、提子、梅等,如不是有機種植的,都含有難以洗淨或根本已經湛透入果肉的防腐劑殺蟲劑。吃下便可能影響正常的腸胃消化。
筆者的結論
我個人對飲食的堅持,就是吃全素、全榖及食生。
如適當地實行,可視為幫助解決身體多種功能性失調的一大鑰匙。希望你能找出在日常飲食中可加以改善的地方,幫助解決功能性胃痛或胃氣脹的困擾。
原文刊於:《綠格雜誌》第二期(線上版)
編輯:多些芽,原標題為「為什麼總是胃氣脹?」
Share the post "懂得吃,才不會胃氣脹!(文:盧麗愛醫生)"